日前,举国关注的两会已在北京顺利闭幕。两会期间,各大网站对两会热点词进行了全面解读,在“人民网”过去连续5年的报道中,“反腐倡廉”、“党风廉政建设”话题16次登上其前十排行榜单。这足以看出,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的此刻,“反腐败斗争”、“党风廉政建设”依然被海内外持续高度关注。
全国政协常委、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、行政总裁刘长乐,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的记者会上,被记者询问一个问题:世界更需要怎样的“中国故事”?刘长乐不假思索的回答道:最有意思或者最震撼人心的故事,是中国的反腐大戏,也是世界需要的中国故事。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反腐大戏,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必须的。党风的振奋和好转跟反腐大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,所以反腐大戏的故事,世界需要了解,媒体也需要报道。
为何“反腐倡廉”话题会如此之热?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:其一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党心民心所向。“全党必须牢记,反对腐败是党心民心所向。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,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。”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,充分肯定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,深刻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,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。天下之势,常系民心。近几年,网络微博反腐风生水起,这不仅是民心所向,也对反腐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比如网络反腐的参与性、社会性和公开性,有效补充了党和国家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。“现在中央是腐败分子的克星、人民群众的福星。”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和群体参与,折射出反腐败斗争释放出来的强劲正能量。反腐之剑所到之处,都是民心所向。过去一年,我们党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、深沉的使命忧患感、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坚持无禁区、全覆盖、零容忍,严肃查处腐败分子,着力营造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政治氛围。从坚决查处周永康、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,到以严的态度、严的措施狠抓惩治“四风”问题;从努力让纪律成为“带电的高压线”,到巡视利剑高悬、形成持续震慑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态度坚决、措施有力、成效明显,党风政风为之一新,党心民心为之一振。其二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日趋体制化、机制化、法制化。经过十八大以来坚决反腐的不懈努力,我们党进入重塑政治生态的历史新时期,中国社会迎来清气上扬、浊气下降的发展新境界。但是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。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,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。因此,要打赢这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就需要完善反腐体制机制、加强思想教育、筑牢思想防线、减少腐败存量、遏制腐败增量、重构政治生态。此次“两会”上就有不少代表和委员们建议,出台专门的《反腐败法》,并得到肯定党中央的肯定答复。可见,如今的中国正把整个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制化、机制化、法制化。
正因为,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日趋体制化、机制化、法制化,对于腐败现象的审查也更加严谨。日前,在浙江省天台县,一候选人在微信群里发了60个总金额100元的红包,为竞选村委员会主任拉票遭到查处。面对百元红包贿选案,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,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:微信红包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网络现象吗,更何况总金额不过区区100元,平均每个红包还不足2元。
古人云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拉票贿选的危害,并非在于贿赂金额的大小,而在于破坏民主、污染风气和践踏法治。根据民政部2005年印发的《关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贿选行为的界定及处置意见》,以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收买选民、候选人和选举工作人员,使之违反自己的真实意愿参加选举,或者在选举工作中进行舞弊活动,都将被界定为“贿选”。